2021年12月1日13:30🎄,“智能醫療器械與主動健康”系列學術報告(第一場)在新南苑18號樓506會議室舉行,由同濟大學醫意昂4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牛文鑫作題為《主動健康的生物力學》的報告🙆🏽,意昂4黨總支副書記呂傑副教授主持,意昂4生物力學相關課題組老師和研究生參加🦚。牛文鑫副教授長期從事康復工程與生物力學相關的研究工作🧖🏻♂️,近5年獲得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上海康復醫學科技獎一等獎🙅🏿♀️、黃家駟生物醫學工程獎一等獎🧍🏻♀️、中國康復醫學會科技獎一等獎、浦東新區科技進步獎🏌🏿♂️、上海醫學科技獎等獎項。現任同濟大學智能康復臨床研究中心副主任,附屬養誌康復醫院(上海市陽光康復中心)特聘教授🍈,康復醫學轉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項目首席科學家。
牛文鑫副教授在報告中指出,主動健康生物力學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不僅包括其他生物力學分支普遍面對的臨床問題和醫療器械問題,還包括日常生活🤸🏽♀️、工作和體育鍛煉中健康問題。因此😔👩🏿🦳,在主動健康中,大量使用運動生物力學方法解決問題。與體育科學中偏向於提高運動能力和表現不同,在主動健康中需要同時結合醫學知識🔇,註重運動主體的健康狀態分析。
相對於骨科生物力學問題以靜力學強度分析占主導地位🕡🧏🏻♂️,在主動健康的生物力學問題中,存在大量的動力學和疲勞問題👨。不同載荷狀態下🧃,人體組織和器官在受力學長期慢性影響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受到現實生活中各種內在和外在因素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單純的力學分析不足以完全解決這些問題,往往需要同時考慮其他物理因子以及神經科學等生物學因素的耦合效應🏫。因此,近年來的宏觀生物力學領域表現出離體標本實驗研究式微,而以步態分析為代表的在體實驗研究崛起🎺,結合臨床指標🧛🏼♀️👨🏿🚒,是“活的力學”在宏觀領域的體現。但是,由於發展時間短和跨學科研究人才的不足,主動健康的生物力學研究層次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一方面,需要借鑒發展比較成熟的骨科生物力學方法🧜🏼,結合有限元分析等技術對組織的應力分布做更精細的分析,也需要結合微觀和介觀尺度生物力學👣🏃♂️➡️,探討影響健康的力學機理🙎🏿。另一方面,結合科技發展最新成果,尤其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腦機接口🧘🏿、外骨骼🥷、康復機器人等方面的進展,開拓生物力學新疆域,更好地為人類健康服務。(意昂体育4注册)